又来!亚马逊严打虚假评论,部分卖家遭遇“一夜清零”

2025年5月,亚马逊平台再次掀起“删评风暴”,大批卖家反馈产品评论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,部分卖家甚至一夜之间蒸发超3000条评论。

这场突如其来的清洗行动,不仅让卖家销量与排名遭受重创,更暴露出跨境电商行业虚假评论的顽疾与平台监管的铁腕态度。

01

删评风暴席卷

好评差评“无差别打击”

据卖家社群反馈,此次删评行动覆盖多个品类,从家居用品到厨房电器,甚至部分“万评链接”也未能幸免。一位深圳卖家透露,其某款产品的4000余条评论中,超3000条被系统直接删除,仅剩零星真实买家秀。

更令卖家无奈的是,此次删评行动呈现“无差别打击”特征——部分真实好评与差评同步消失,甚至有卖家因买家在社交平台晒出“售后卡返现”内容,被直接扫掉1200条评论。

亚马逊的删评逻辑并非毫无依据。平台通过多维算法识别虚假评论,例如:

留评率异常

若买家账号月留评率超过1.2%,或购买频率过高、收件地址频繁变动,将被系统判定为高危账号。

账号关联风险

同一收件地址关联超5个卖家账号,或单地址月收货超100件非日用品,将触发评论清洗。

违规操作关联

若卖家曾通过服务商合并僵尸链接、跨站点跟卖修改品牌等违规操作,其关联账号的评论将被一并删除。

02

平台监管升级

从虚假评论到社交媒体“连坐”

亚马逊对虚假评论的打击已从平台内延伸至社交媒体。2025年一季度,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对12家中国卖家启动调查,单条违规评论罚款高达5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35万元)。


又来!亚马逊严打虚假评论,部分卖家遭遇“一夜清零”

此次删评行动中,平台对社交媒体的关键词抓取更为严格。例如,有卖家因买家在小红书晒出“售后卡引导加微信返5美元”,直接被扫掉1200条评论。亚马逊甚至对Facebook、Telegram等群组的“返现”“礼品卡”等敏感词进行AI抓取,关联至卖家账号后启动审查。

亚马逊此次删评行动,既是对平台评论生态的一次净化,也是对所有卖家的一次警示。对于卖家而言,唯有坚守合规底线,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:

杜绝违规操作

放弃通过补偿换取好评、创建虚假账号、合并僵尸链接等手段,坚守诚信经营底线。

优化真实评论获取

通过提升产品质量、优化售后服务、参与亚马逊Vine计划等方式,引导消费者自然留评

密切关注政策动态

及时了解亚马逊规则变化,定期检查账号评论情况,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排查原因并申诉。

在跨境电商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,虚假评论曾是部分卖家快速崛起的“捷径”。然而,随着亚马逊监管技术的升级与全球监管机构的介入,这条“捷径”正逐渐变为“死路”。此次删评风暴再次证明,唯有合规运营与优质产品,才是卖家在亚马逊这片电商蓝海中长久生存的关键。

正如一位资深卖家所言:“删评潮来袭时,合规的卖家或许会暂时受损,但长期来看,他们才是最终的赢家。”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